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中国科技政策评估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成果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广泛采用科技政策激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持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科技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设计并管理有效的科技政策,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关于科技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在经济学理论上仍存在争论,在实证检验方面也未能取得一致性结论。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在2008年推行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获得认证的企业能够享受更低的所得税税率,从而激励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不符合资质的“伪高新技术企业”的质疑。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大经金学院科研人员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政策的实施效果,试图识别高新技术认证对企业影响的异质性与动态效果,并检验可能存在的“伪高新技术企业”问题。该研究使用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高新技术认证总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通过考察认证的持续性与动态效应,发现认证部门倾向于连续资助那些创新绩效好的企业,而这类企业也更可能通过认证提高创新绩效,但对首次认证企业的效果不明显。通过定义单次认证与高质量认证企业、并检验其认证效果,文章揭示了“伪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即存在不符合资质的企业通过操控研发投入与专利,获取高新技术认证资格与所得税减免,但并未能真正带来创新绩效提高。文章结论对于我国创新激励政策的优化设计与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SSCI权威期刊《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 Review)发表,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戴小勇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期刊是由在美国注册的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在1989年创办,主要刊发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原创性论文,是所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期刊之一。该刊每年发行4卷,约90篇论文;在2018年JCR分区中,该期刊隶属于经济学大类的1区,影响因子为2.1。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951X193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