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女性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马克思曾经提出“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人类的解放”、“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前提和重要标志”等重要论断。这些论断是女性解放的价值目标与衡量尺度。女性解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解放,即女性对自身历史命运、社会价值、使命与目标、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高度意识自主与自觉。二是社会层面消除性别不平等的制度、体制、观念,并创造一个女性群体能够获得尊严、平等、自由的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条件。
自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始,到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女性主体意识在总体上得到明显的提升,女性社会地位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逐渐式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全球化的进程中,女性解放的道路也变得崎岖复杂,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及女性现实的解放历程也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那些曾经得到制度强化的女性解放的社会政治话语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化、资本逻辑、消费主义、个体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深刻影响着女性意识与主体价值目标的选择。那些反传统、反多元、反基础、反主体中心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基于传统社会共识基础之上的社会共识、普遍政治认同、整体价值目标、统一的理想追求等观念。
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主客体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历史辩证法及社会批判理论为主要依据;以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与重建为关注点;在分析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有关女性主体理论关于女性主体问题的理论建构、理论争论与分歧;探讨了全球化条件下女性主体意识消解的主要根源;分析了解构现代性理论关于解构主体性的观点;区分了唯物史观与现代史观在主体问题上的不同理论向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关系辩证法的基础上,对女性主体性何以成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及如何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引入本人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做的关于中英年轻女性主体意识真实状况的调查及对比分析,确证了两国年轻女性意识的共性与差异性,为研究提供了直接、鲜活的女性意识状况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女性价值目标的选择与整合、女性现时主体意识建构的关注点等观点;并从社会、制度、法律等层面讨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女性意识的社会条件、政策导向与路径选择;提出了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理论取向和具体思路。
本研究分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提出了何以选择女性主体意识问题为论题的想法及其研究意义。在分析梳理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文献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内容与创新目标。第二章:从哲学及女性理论的历史阐释中,对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体性、女性主体意识等概念进行了基本的界定与厘清,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论研究的主要思想资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三章:分析了当代女性主体意识面临消解的风险与危机,并提出造成女性主体意识消解危机的根源。第四章与第五章:对中英两国女性解放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旨在以外部案例说明女性意识问题的共通性和普遍性。同时对本人留英期间所作的关于中英年轻女性主体意识现状的调查访谈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实证意义和具体层面探究了包括婚姻、女性自主、家庭、女性气质与形象方面的经验资料及其背后的深层矛盾。第六章: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探讨了主体、主客体理论对于女性主体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主体观、女性主体与主体间性、个体主体与一般主体性之关系、阶级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女性主体意识重建的相关问题,重建的理论资源研究。包括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理论;女性主体意识重构的价值选择;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主要理性化取向;完善社会、制度、法律,优化女性意识的社会环境。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法学博士
Mentor: 杨琳
Student No.:
Year: 2016
Language: Chinese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6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