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把落后东方社会纳入晚年马克思的研究视野,他以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研究为题,探索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新规律,由此形成了有别于早期资本主义理论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晚年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普遍性与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一方面分析了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可行性,一方面考察了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现实不确定性,给后来者留下了一道未解的谜题。晚年恩格斯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轨迹,不仅在“跨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发展的新论题,而且将马克思提出的东方落后国家 “可以占有”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可能性推进为“如何占有”的现实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早期在批判俄国民粹派的过程中,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所作的一些预测性判断作了理论和现实解答,而且结合俄国国际、国内环境,从内在发展动力角度继续探寻东方社会未来发展之路,把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列宁早期东方社会研究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一脉相承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思考同一个问题,只不过由于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不同,研究视角和思考侧重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侧重于从外在机制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列宁早期侧重于从内在机制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当然,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不能只是一味纠结于“跨越”发展或亦“缩短”发展此类话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已然自行作答,所以,我们更应该看到深蕴于这一理论之中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一生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是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之路,他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也是服务于这一根本主旨的,只不过,他是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寻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自由和解放的必经之途,东方民族要实现自由和解放,首先必须走向现代化。众所周知,马克思早年资本主义理论主要选取英国等西方先发现代化国家为研究摹本,晚年东方社会理论主要以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为研究范例,而这些国家当时都是落后守旧的传统农业国家。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根本转变,是这些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也是迫切须待解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题是研究东方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事实上,深蕴其间的是对东方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探寻。通过对东方社会所处世界历史环境以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外援作用的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揭示了东方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外在发展动力。时代与视域的局限决定了晚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外部透视东方社会现代化的外在动力,实现自外而内的转换是由生于东方社会本土的列宁完成的。列宁早期重点研究了东方社会现代化赖以建立的根基和具体发展道路,由此揭示了东方社会现代化的内在发展动力。他们的研究共同表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向的,现代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现代化。因此,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东方民族一方面不能拒斥外来先进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进行内部机制的根本变革和更新,通过社会形态的彻底更替走上一条崭新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当然,如果从时代发展的轨迹来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具体问题域是一个历时性的话题,其间蕴涵的个别论断不具当下意义。所以,我们今天研究这一理论,不应拘泥于马克思字里行间的具体论断,而应深味其中的延伸和拓展之意。从理论意蕴来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唯物史观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理论由于大力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上层建筑能动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重视经济基础研究到重视上层建筑研究的哲学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其后又经历了从重视政治上层建筑研究到重视意识形态研究的重大转向。其次,这一理论以东方社会现代化为题,探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规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世界历史研究;这一理论在探索东方社会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通过对政治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作用的阐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思想。从当代意蕴也就是实践意蕴上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不仅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全球化发展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生”关系以及全球文明对话等问题,而且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性和开放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上可知,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系统阐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本身,而在于深层发掘这一理论的蕴涵和延伸之意,并力图从这些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蕴涵,由此揭示出东方社会现代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第二,从哲学史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论意蕴,由此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主题;第三,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思想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论意蕴,由此揭示出不同的社会革命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第四,从全球文明对话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全球化意蕴,由此揭示出寻求世界和谐的重要途径;第五,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性和开放性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意蕴,由此揭示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国策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哲学博士
Mentor: 刘永富
Student No.:
Year: 2012
Language: Chinese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13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