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Search

Author:

高智贤 (高智贤.)

Indexed by:

学位论文库

Abstract: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定期披露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立场是宽松、稳健或从紧,以锚定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立场信息日渐成为市场参与者揣测中央政策意图,分析未来政策走向,确定自身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表明,不当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导致潜在风险积聚,造成市场隐患。货币政策立场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引起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首先,货币政策立场到底是什么,其与央行信息披露和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它应该如何被量化识别?其次,货币政策立场是否影响着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其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分别如何?再者,应怎样科学地制定货币政策立场以确保经济金融平稳?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立场的识别体系,揭示货币政策立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效应,并据此建立货币政策立场最优规则,对于科学制定货币政策立场、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完善货币政策调控系统、及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在廓清货币政策立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立场和银行异质性的央行信息披露模型和信贷传导渠道模型,揭示货币政策立场通过风险承担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内在机理。基于“文本挖掘法”构建的货币政策立场指数和我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供给的作用机制,比较这些机制在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异质性表现。进一步,将货币政策立场和金融稳定目标纳入传统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框架中,证实依据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立场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立场,并基于我国的宏观季度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模型,实证比较纳入金融稳定的利率规则、货币供应量规则与货币政策立场规则的表现。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廓清货币政策立场的本质内涵,并基于文本挖掘法建立货币政策立场的识别体系。力求规避以往关于货币政策立场黑箱式研究的不足,在分析货币政策立场区别于中央银行沟通、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指出货币政策立场是对货币政策态度的直观化考量,其本质是货币当局运用中央银行沟通和货币政策工具过程中,释放的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策略、宏观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走向等信息,其目的在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协调民众预期,协助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帮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同时,有别于叙事描述法、指标测度法及新息测度法,本文基于文本挖掘法,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相关措辞的提取、筛选与合成,构建相对科学客观的货币政策立场指数。结果显示:2004年、2006年、2007年、2010年、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立场紧缩; 2001年、2002年、2008年、2009年与2012年货币政策立场宽松;2003年、2005年、2013年和2014年货币政策立场稳健。其中,200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最为紧缩,2001年货币政策立场最为宽松。
2)通过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立场和银行异质性的M-S模型和K-V模型,揭示货币政策立场通过风险承担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作用机制。基于货币政策立场指数和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的实证检验发现:积极的货币政策立场会鼓励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立场的反应最为显著,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最弱。进一步,采用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刺激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且随着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分位数的增加,货币政策立场指数的回归系数呈现逐渐上涨又缓慢下降的“非对称倒U型”格局,表明货币政策立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干预作用最为显著,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则略显微弱。以此为基础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货币政策立场通过提高银行风险承担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差异响应。
3)将货币政策立场和金融稳定目标纳入传统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框架中,对比依据规则行事货币政策立场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立场的表现。研究得出:纳入金融稳定目标的情形下,依据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立场要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立场,其在保证实际产出水平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可以实现更低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社会福利。随后,基于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宏观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的实证检验表明,虽然目前我国货币当局并未公开承诺运用何种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估计结果显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存在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为特征的前瞻性、审慎性和规则性。此外,作为综合性的工具,货币政策立场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代理变量关联度更强,表明与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等工具规则相比,充分考虑了金融风险和多个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货币政策立场规则更有助于熨平经济,防范风险。

Keyword:

货币政策立场 文本挖掘 银行风险承担 影响渠道 最优规则

Author Community:

  • [ 1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Show more details

Related Keywords:

Basic Info :

Degree: 经济学博士

Mentor: 高智贤

Student No.:

Year: 2017

Language: Chinese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6

FAQ| About| Online/Total:381/168338781
Addres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No.28, Xianning West Road, Xi'an, Shaanxi Post Code:710049) Contact Us:029-82667865
Copyrigh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