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Search

Author:

王培圆 (王培圆.)

Indexed by:

学位论文库

Abstract:

敦煌遗书的发现引发了“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对于书法艺术方面,敦煌遗书为中国书法史填补了写经书法、中国书法楷书墨迹演变、中国书法美学史范畴等的诸多空白。现阶段对于敦煌遗书书法艺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于敦煌遗书的历史断代、敦煌遗书书法技法分析、敦煌遗书个例分析等,对于敦煌遗书审美分析研究不多,而敦煌遗书的墨迹卷本丰富的展现了它独有的书法审美取向和审美特征,故本文将主要研究敦煌遗书审美特征及其中国书法美学史方面的内容。
本文先以书体分类,研究不同书体的流变过程和分析对应的审美取向。其次,横向分析敦煌遗书书法的审美特征,总结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敦煌遗书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寻找其美学发展源流以及与比较清流书法审美的关系。最后得出敦煌遗书书法的审美特征流变,确立其书法美学地位。
敦煌遗书中书体有篆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四种。由于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功用,其审美表达亦各具长处与特点。探讨敦煌遗书书体的审美流变,对于揭示敦煌遗书书体的选择规律和书体流变的审美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篆书作品仅唐《篆书千字文残纸》,通篇线条书写流畅,动感十足,用笔提按顿挫,起笔变化丰富,结字上收下放。
敦煌遗书大量写经卷本中以楷书卷本为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敦煌写经楷书蜕变成熟期;隋至盛唐时期为敦煌写经楷书鼎盛时期;晚唐五代至宋时期为敦煌写经楷书的突破期。在魏晋南北朝敦煌写经楷书蜕变成熟期中,其作品在字势上是以纵向为主偏向方形字形发展,收笔较重,带有明显的隶意。并且此时期的字体发展,让人能明显的感受到书写者在努力摆脱隶意的束缚,从稚拙朴厚走向成熟。降至隋唐鼎盛时期,些敦煌遗书书法如同唐楷一般风格多样,结字已经完全摆脱隶意成长方,起承转合之处更加自如,笔法表现的淋漓尽致。所有作品在严谨楷法的约束下显得更加精美,同时又不失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敦煌遗书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即晚唐、五代十国、北宋,其书体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由于饱受战乱的困扰,敦煌遗书者已经不能如前那样的环境和心情作出更加精致的书法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期的敦煌遗书写比前一时期的更加“草率”和“随意”。
敦煌遗书中行书作品比例相对较小,类型主要分为魏晋南北朝的古厚劲健的审美取向,隋唐在褪去古意后显现出的受王羲之影响较为明显的典雅萧散的审美取向。到了隋代行书收笔处停顿并重按的笔画减少。
敦煌遗书中草书因经文的疏、释、略述和宣演等部分,内容有的都在上万字之多,用草书来写更加快捷;众多僧侣、经生手成为了有势力的书法群体,熟练掌握草书书写技法,流畅书写,造就了敦煌书法风气浓郁,影响深远。书法技法审美方面,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亦可载入史册。
以时代划分,魏晋时期的敦煌写经审美特征分为质朴、劲健的审美特征。质朴的审美特征的作品中,线条的粗细对比明显,节奏感强,整体字势呈左轻右重,左细右粗,上细下重,上轻下重的排布,与字中形状较粗的主笔相协调,所以节奏鲜明而视觉感强。劲健的审美特征,在字形结构上,左右结构的字空间排布相对匀称,主笔在字的右半部分居多,但会加重左半部分的量感,以平衡字的重心。短横画左低右高的姿态明显,竖笔立直,捺画方向向下重按,以平衡横画左低右高的势,形成姿势丰富又端正的感觉。线条饱满舒展而有弹性,圆润劲健,轻快自如。就佛教思想对于书法审美的影响,魏晋时期,敦煌遗书的书写风格已经开始有了佛教思想对于审美影响的渗透了。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将“契神于即物”与不惑不迁不化结合起来,形成切合缘起空观的中道意识。而清流书法依然追随钟王书风,魏晋玄学的审美之下。
南北朝时期敦煌遗书审美特征划分为雄健古厚、典雅俊逸和古朴灵动。雄健古厚审美特征字形纵长而呈圆势,横画左低右高形成向左倾的字势,书写速度的快速使得笔画之间使转呈圆转较多,而是以各种笔法表现浓郁的隶书形态与笔意。典雅俊逸审美特征,在字的结体上姿态各异属于楷书发展过程中变异早期的圆斜朴密为平直方正,单字结构空间的疏密排列,笔画运笔完整线条匀细圆润,隶书主笔上翘形态明显。整体呈现一种风骨兼备、俊宕飘逸之美。古朴灵动审美特征其结体茂密,字形紧凑,字势以斜取势,用笔古法遗存又兼收楷法。就其书法审美而言,南朝书法在取法上承袭钟、王,大都风姿绰约,意趣丰富,潇洒飘逸,字势多变,表现出以魏晋遗风重风韵流动。
隋唐时期敦煌遗书审美特征划分为温和典雅、雄厚劲健和生朴纵逸。温和典雅审美特征结字端正,中宫紧收,姿态丰富,章法平和工整,用墨古雅线条温润饱满,给人以温和之美,深受东晋书风的影响。雄厚劲健审美特征结字宽宏,主笔明显,粗细对比较为强烈,章法排布规整,用墨清爽自然。在表现书法的风格特征上,突出表现在骨力和肥瘦上。生朴纵逸审美特征作品中样式丰富,字形丰富生动,章法疏朗,用笔洒脱自然。在经过魏晋南北朝艺术的觉醒之后,迎来了隋唐时期的艺术成熟和辉煌时代。美学思想领域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书为心画”的艺术本体观念的成熟和基于“书为画心”和“道合自然”的本体观念之上,书法美学思想的整体框架的构筑和完成。在隋唐时期书风气的影响下,敦煌遗书书法艺术的发展,充分地表现了它与现有书法美学史中的相补充的地位。
后唐时期敦煌遗书的审美特征划分为雄厚和率性的审美特征。雄厚审美特征一部分优秀的写经作品风格和技法是继承唐楷遗风。率性的审美特征是由于敦煌地区佛教的衰败,写经的繁盛时期已不复存在,而是率性而为的审美特征。与唐代书风尚法不同,后唐时代,尤其是到宋代,整体书法风格审美追求尚意。程朱理学产生于北宋,理学文化心理结构对这一时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产生了深刻影响。审美观将更多的审美追求集中于人本身内在的精神追求。所以这一时期,人们将蕴含娴静、温婉、细微、柔和之美的事物作为审美对象。因此,敦煌地区文化经济的衰落,佛教活动衰微,抄写佛经的行为也就不被重视,随后敦煌遗书被封存起来。这一时期的审美,与清流书法的审美追求就不可比拟了。所以,不同书体敦煌遗书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不同时期敦煌遗书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反应其对应中国书法美学史地位。

Keyword:

敦煌遗书 佛教 审美取向 审美特征 写经书法

Author Community:

  • [ 1 ]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Show more details

Related Keywords:

Basic Info :

Degree: 文学硕士

Mentor: 杨锁强

Student No.:

Year: 2017

Language: Chinese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11

FAQ| About| Online/Total:432/200236772
Addres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No.28, Xianning West Road, Xi'an, Shaanxi Post Code:710049) Contact Us:029-82667865
Copyrigh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